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……”近日,一场以“茉莉花开·艺润溧水|春生夏长皆循节 秋收冬藏总应时”为主题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展览在柘塘社区举办,为居民们呈上了一场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。
活动现场,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诠释节气内涵,搭配志愿者的专业讲解,让节气歌化作可触可感的文化印记。
![]()
志愿者解释到,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,举办此次展览旨在让大家深入了解节气文化,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随后,志愿者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。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,是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天体运行,认知一岁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已出现了“日南至”、“日北至”等概念,经过不断发展完善,到秦汉年间,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,它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,更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。
![]()
在讲解过程中,志愿者结合展板内容,重点对冬至、立秋等节气进行了深入解读。“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气,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,阳气回升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在这一天,北方有吃饺子的习俗,俗话说‘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’,而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传统,寓意团团圆圆。”
讲到立秋,志愿者又说道:“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意味着暑去凉来,秋天的开始。虽然立秋后天气依然炎热,但在自然界中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。立秋有‘贴秋膘’的习俗,人们会在这一天吃肉,补充夏天流失的营养,以更好地迎接秋天。”居民们一边听着讲解,一边仔细观察展板上关于立秋的农事活动、节气养生等内容。
通过展览活动,居民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全面、更深入的了解。许多居民表示,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,不仅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增长了知识,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柘塘社区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,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让传统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,焕发新的活力。(来源:柘塘社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