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社区文明新风,9月11日,沙河社区第三季度道德讲堂活动如期举行。活动以“传承道德文化 弘扬传统孝道”为主题,邀请志愿者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文化宣讲,引导大家在学习中感悟道德力量,在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。
![]()
讲解道德文化:感悟文明根基
活动伊始,志愿者以“什么是道德文化”为切入点,结合历史与现实,为居民们展开讲解。“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史中沉淀的精神瑰宝,它既是‘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’的处世准则,也是‘仁义礼智信’的价值追求,更是我们日常行为中‘温良恭俭让’的修养体现。”志愿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,将抽象的道德文化具象化,让居民们明白:道德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,而是融入生活的一言一行——对邻里的友善、对他人的尊重、对规则的遵守,都是道德文化的生动实践。
![]()
弘扬传统孝道:从经典故事中汲取力量
在“中国传统孝道”宣讲环节,志愿者重点阐释了孝道在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中的核心作用。“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,它不仅是对父母长辈的赡养与关爱,更是‘敬亲、养亲、顺亲、谏亲’的综合体现。”为让宣讲更具感染力,志愿者分享了两则家喻户晓的孝道故事:
汉文帝刘恒“亲尝汤药”:作为西汉皇帝,刘恒在母亲薄太后卧病三年间,始终亲自侍奉。母亲所服汤药,他必先亲口尝过,确认温度适宜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。即便身为帝王,他也从未因政务繁忙而懈怠孝道,其“以孝治天下”的理念更成为后世典范。
北宋黄庭坚“涤亲溺器”:黄庭坚是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官至太史,却始终保持着对母亲的恭敬。即便身居高位,他仍坚持每日为年迈的母亲洗涤便桶,认为“侍奉父母,无论贵贱,皆应尽心”。他的故事打破了“孝道仅属平民”的偏见,彰显了“孝无分尊卑”的真谛。
居民热议:在共鸣中践行美德
宣讲结束后,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。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,从“如何与父母沟通”谈到“怎样给孩子做榜样”,在交流中深化了对道德文化与孝道的理解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把学到的道理落实到生活中:对父母多一份耐心,对邻里多一份包容,让社区充满“德”的温度。
此次道德讲堂活动,不仅让居民们对道德文化与传统孝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更激发了大家践行美德的自觉。相信在一次次文化浸润中,沙河社区将持续传递正能量,让道德之花在邻里间悄然绽放。(来源:沙河社区)